中評社快評/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規劃明年初、即2月17日農曆新年之前訪華;台灣最大在野黨國民黨新當選主席鄭麗文即將在11月1日上任,鄭已透過主要人事任命及兩岸論述清楚傳遞出未來可能的政治計畫的訊息。大兩岸、小兩岸情勢都在快速發生變化。
“大兩岸”通常指太平洋兩岸的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戰略競爭格局;“小兩岸”則指台灣海峽兩岸的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關係。一般的看法是兩者互相影響,美國與中國的“大兩岸”關係制約著台灣海峽的“小兩岸”關係。
過去的周末,中美貿易代表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自5月以來的第五輪面對面經貿對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26日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採訪時說,經過“兩天的談判”,中美已準備好達成協議,特朗普很可能會在明年初訪華。
中美峰會在即,會不會有大交易?“棄台論”的議題再度挑動台灣的敏感神經。台灣有論者認為中美目前的重點在管控分歧,明確彼此底線,確保在短期內美台關係不會形成美中關係引爆點;也有論者認為台灣不能掉以輕心,畢竟“棄台論”一直都是美國一個重要的選項。
外界留意到,大陸於25日舉行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之後,官方媒體以復合型論述強化了一中原則的歷史脈絡、法理基礎。大陸“十五五”規劃當中的“反獨促統”政策,有可能會更著重落實到台灣內部。
無論如何,兩岸關係未來的走勢與管控,主導權和主動權在大陸手裡。大兩岸、小兩岸情勢都在快速發生變化,這是一般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台灣當局若不夠瞭解、不願面對、或刻意迴避現實,可能陷入誤判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