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正值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以法律形式設立第一個台灣光復紀念日之際,“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10月25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發表講話。
王滬寧在紀念大會上的講話,清晰闡釋了台灣因抗戰勝利而回歸中國的歷史經緯和法理鏈條,號召兩岸同胞共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鄭重宣示大陸將繼續本著“兩岸一家親”理念促進兩岸交流融合,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
這篇講話的一大亮點,是王滬寧向廣大台灣同胞更加生動具體、更加“接地氣”地闡述了和平統一後的繁榮景象:台灣經濟發展會更好,能源供應保障會更好,基礎設施建設會更好,安全保障會更好,對外交往會更好,台灣同胞民生福祉會更好,精神文化生活會更好。
這七個“更好”,是對大陸方面長期以來對和平統一後台灣發展前景有關論述的重要豐富、完善和發展,也是直戳台灣民眾對島內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民生痛點”和“民怨爆點”。
近年來台灣經濟數據看似不錯,但“股市飛漲、房價飈漲、薪資不漲”,這是許多台青的抱怨;“停水停電、缺蛋缺藥”,這是許多台灣基層百姓和企業家的不滿;“詐騙猖獗、黑道橫行”,這是令許多台灣民眾提心吊膽的心頭大患;“健保虧空、退俸被砍”,這是許多公職人員感到朝不保夕的焦慮來源。
而王滬寧這次提出的“七個更好”,恰恰是對上述島內民生民怨的回應,也借由這個場合告訴台灣民眾:和平統一後,大家現在感覺“好的”會“更好”,現在感覺“不好的”會“變好”,通過兩岸交流合作所創造的民生福祉會“好上加好”。
長期以來,“維持現狀”是島內政治勢力阻擋統一的擋箭牌,但當台灣民心思變、希望“改善現狀”、希望過更好和更安穩的日子,相信“七個更好”就會轉化為台灣民眾認真思考兩岸關係前途、選擇與大陸同胞同心同向的關鍵訴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