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今日頭條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趙春山:大陸對台灣有自信 毋須與美國談
http://www.crntt.tw   2025-10-31 00:20:18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中評社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10月31日電(記者 張嘉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30日在韓國釜山舉行會晤,主要聚焦經貿與稀土等議題,並未談及台灣問題。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向中評社分析指出,會談中未觸及台灣,正顯示中國對處理台灣問題已有充分自信與戰略定力,不必也不會在當前階段與美國就此攤牌。

  趙春山強調,隨著中國經濟實力與軍事能力的增強,自信心與定力也隨之提升,這種自信讓中國清楚,台灣問題最終須由自身主導,不會讓美方牽著走,也不會因美國的態度而起舞。

  習近平於當地時間30日在韓國釜山與特朗普舉行會晤。本次習特會全長約1小時40分,會談主要討論農產品交易、稀土等議題。特朗普會後稱雙方達成眾多共識,中國的稀土障礙已經解除,美國也將對中國出口商品關稅從57%降至47%,並將對中國“芬太尼”關稅稅率減為10%。至於是否討論台灣議題,特朗普則回應“沒談到”。

  趙春山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這次習特會早有規劃,雙方事前透過各自的經貿高層,已就會談架構與內容進行協議,涉及農產品貿易、稀土出口及關稅安排等項目,顯示本次會晤更具實務性與階段性成果。他說,這些協議大多屬於暫時性安排,後續仍需雙方工作團隊繼續磋商,整體仍充滿變數。

  他分析,這次會晤最大意義在於“恢復元首外交機制”,這是特朗普第二任上任後的首次與習近平面對面,象徵中美將重啟溝通機制、維持高層對話頻率,此次會晤正是“建立共識、管控分歧”的精神。

  趙春山說,從雙方宣布時間的差距,也可看出主動與被動的角色。“美方早早放話雙方要會面,但中方直到29日下午才正式公布消息,顯示是特朗普急於見面,習近平則是以靜制動。”他認為,習近平願意赴約,意味前期談判成果符合中方底線,若條件不合,中方完全可不安排這次的見面。

  趙春山指出,這次會面時間不長、氣氛平穩,是一次“禮貌性的互動”,主要在確認先前協議、為後續鋪路。雖然雙方皆宣稱成果豐碩,但仍屬暫時性妥協。對美方而言,特朗普可在亞洲行程中收下“完美句點”;對中方而言,穩定中美關係有助於維持外部環境的可控性,尤其在特朗普明年四月訪華前,雙方都不希望再現緊張對立。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