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今日頭條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兩岸“高能”青年聚上海 共研數智新機遇
http://www.crntt.tw   2025-10-29 00:26:10
第二屆“滬台新青年·智匯工作坊”10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舉行。(中評社 束沐攝)
  中評社香港10月29日電(記者 束沐)第二屆“滬台新青年·智匯工作坊”10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舉行。50餘名兩岸青年專家學者、時事評論員圍繞“數智浪潮中的兩岸青年交流”等話題展開交流研討。此次活動吸引了在兩岸青年輿論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網絡大V、意見領袖,他們結合各自經驗,就兩岸關係提出獨到觀察。

  開幕式由上海政法學院政府管理學院講師王曉笛主持。上海海峽兩岸研究會會長顧祖華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台灣在歷史上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就是中國人,這不是一個學術問題,而是歷史事實。兩岸青年要實現心靈契合,首先要從正確的歷史認知開始。他引用梁啟超先生《少年中國說》的名言“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表示,兩岸的未來在兩岸的青年人,希望大家共同為我們這個歷史悠久、歷經磨難、百折不撓、老而彌堅的民族而奮鬥。

  突破信息繭房 網絡文化助力兩岸青年交流

  “兩岸青年交流的困境與突破”專題發言環節由上海台灣研究所副所長肖楊主持。上海政法學院國家安全研究院兼職研究員王驍表示,網絡是兩岸交流的重要媒介,兩岸新媒體網紅合作是兩岸青年交流的可行模式、做出積極貢獻;上海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張可對滬台青年交流進行全過程的效果評估,他表示“首來族”對大陸好感度更高;清華大學博士生藍皓表示,兩岸尚未統一,台灣青年受到“去中國化”影響,應通過加強共同歷史記憶、糾正錯誤認知。

  北京科技大學講師溫天鵬提出了兩岸青年交流存在單向輸入、認知差異等問題,指出不能只看“首來族”,要加強線上交流、以生活習慣趨同來消除彼此偏見,網紅具有打破信息繭房的效果;也有與會者認為,許多台灣青年熱衷去日韓旅遊,雖然這屬於低階政治文化層次,但也反映出中華文化在台灣青年中相對弱勢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