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劉國深(中評社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10月27日電(記者 盧哲)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劉國深25日就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涉台內容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劉國深表示,台灣問題必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得到圓滿解決,這是現代治理思維的生動案例。台灣的價值在於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台灣同胞的利益和福祉也必將在國家“十五五”計畫實施過程中進一步提升擴大。
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勝利閉幕。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國家“十五五”發展錨定了行動綱領。全會強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為實現“十五五”規劃而奮鬥。全會強調,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相關涉台表述既是對大陸方面長期以來對台立場、方針與政策主張的精煉概括,也是“十五五”對台工作的指南。
劉國深表示,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的國內政治對立問題。過去76年,雙方互動形式經歷了軍事對峙、政治對抗、民間交流、事務性協商、政黨往來和領導人會晤等不同階段,台灣地區還經歷了幾次政黨輪替,兩岸局勢發生深刻的變化。目前,大陸方面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引起世界各國關注和研究。
另一方面,台灣地區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也曾經取得過可喜的成就,但政治惡鬥逐漸吞噬著這些既有的成就,特別是分離主義思潮已經到了登峰造極階段。一方面,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空前強大;另一方面,“台獨神話”也到了瀕臨破產邊緣。這就是當前兩岸關係形勢和格局。劉國深提到,鄭麗文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已經不僅僅是國民黨內部政治思潮的變化,而且是台灣民意的歷史性拐點。台灣社會正在集體反思:台灣要如何遠離戰火……
劉國深指出,大陸方面在台灣問題上的自信和定力日益增長,得益於中國大陸的穩定、團結和戰略謀劃能力。在牢牢把握住兩岸關係發展方向和節奏基礎上,大陸方面把台灣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納入國家整體發展的特殊組成部分,台灣工商企業不僅依托國家整體資源轉型升級,而且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了台灣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