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今日頭條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家解讀:從6個關鍵詞看懂全會公報
http://www.crntt.tw   2025-10-25 00:22:19
中國記協“新聞茶座”活動中,專家對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進行解讀(中評社 陳思遠攝)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 陳思遠)24日下午,中國記協在北京舉辦“新聞茶座”活動。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學院院長王文以“人均GDP中等發達國家的中國意味著什麼——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解讀”為主題,從六個關鍵詞切入,從核心目標、發展優勢、國際影響、熱點議題等多方面展開解讀,同時回應了中外記者關切,傳遞中國發展信心與開放姿態。

  王文指出,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中“發展”一詞出現58次,“經濟”29次,“現代化”23次,“強國建設”12次,“高質量發展”10次,“科技”14次。這6個關鍵詞的高頻出現,深刻折射出“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核心要義。

  王文對全會公報中首次出現的詞進行分析解讀。第一,“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意味著到2035年,我國人均GDP將實現翻倍增長,GDP在未來10年增長大概能維持在5%左右,是重大利好。第二,“航天強國”意味著中國航天事業將進入到世界最強的國家的行列,體現太空經濟與統一大市場的政策傾向性。第三,“科技首位”代表著“十五五”將科技放在首位,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第四,“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意味著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更多的將通過需求側出發促增長。第五,“含義深刻”意味著發布時間基本符合預期,將有更多內容向公眾發布。

  他指出,此次四中全會中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四大優勢,是過去“十四五”期間中國發展能夠取得重大突破的最重要原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全面從嚴治黨為根本保障”這五點,則對應著國內治國理政的基本要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