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兵團的女兵的高顏質令人驚艷(中評社 林艷攝) |
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中評社報導組)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在北京舉行。肩負著展示新時代民兵風采重任的民兵方隊,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這也是民兵首次亮相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的閱兵活動。
這支民兵方隊代表全國廣大基幹民兵和普通民兵,全部由女民兵組成,從15個省份抽組民兵參閱,覆蓋抗戰時期黨領導的主要抗日根據地,每一名隊員背後,都刻印著一段鮮活的紅色記憶。她們有的來自鐵道遊擊隊、平原遊擊隊等戰功赫赫、威名遠揚的優良傳統民兵隊伍,有的來自創造了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等獨特戰法發源地的典型民兵組織,有的來自新中國成立後作出新貢獻、發揮新作用的先進民兵群體,既體現民兵在抗戰中的歷史貢獻,也反映新時代民兵建設的新風采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新成就。
此次民兵方隊在受閱裝備與著裝方面,也迎來了大幅創新。不同於以往閱兵中相對傳統的服飾風格,今年的受閱服裝在色彩搭配、款式設計上充分融入新時代元素,既保留了民兵隊伍的辨識度,又彰顯了女性的幹練與活力,每一處細節都經過精心打磨,力求在展現紀律性的同時,凸顯新時代女民兵的獨特風采。當方隊走過觀禮台時,整齊的腳步聲與嘹亮的口號聲交織,成為廣場上一道兼具力量與美感的風景線。
民兵是中國“三結合”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日戰爭中,民兵規模達到260萬人以上,廣大民兵參戰支前、英勇作戰,殲敵10.6萬餘人,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廣大民兵為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譜寫了人民戰爭的不朽篇章。民兵與黨領導的武裝鬥爭相伴而生,是勝利之本。新時代民兵轉型重塑,邁向高品質發展,更好地發揮了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使命作用。
(記者:林艷、海涵、俞敦平、盧誠輝;後方支援記者:葉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