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鏡頭:曙光照耀昔日西螺遠東第一大橋
http://www.CRNTT.tw   2021-01-16 00:12:45
西螺大橋連接雲林西螺及彰化溪州,橋下便是濁水溪。(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雲林1月16日電(記者 高易伸)全長1939公尺、寬7.32公尺的“西螺大橋”曾是僅次於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遠東第一大橋”,橋下濁水溪橫跨雲林西螺及彰化溪州,這裡也是台灣藍、綠政治勢力的傳統分野。

  如今超過一甲子的西螺大橋迄今仍屹立在濁水溪畔上,金色的曙光照耀著這座昔日遠東第一大橋,依舊光彩奪目,線條迷人如初。

  西螺大橋工法採華倫氏穿式橋樑,鋼鐵作架、水泥為橋墩。橋墩共32座,每個橋墩間隔60公尺。西螺地方仕紳當年向日本政府陳情興建,於是建橋工程始於1937年10月,至1940年時完成32座橋墩,但爆發太平洋戰爭,日本人開始大量徵收鋼材作為軍事用途,西螺大橋建橋工程因此中斷。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來到台灣,但當時的國民政府無力籌組經費,後來仕紳聽聞有美援可申請,於是南北奔波親送英文陳情書,請求駐台灣美國總領事協助將信轉交美國經濟合作總署,隔年成功獲得美援,再加上省政府撥款,才讓中斷12年的建橋工程得以再次動工。

  西螺大強橋身由美方設計,是在美國鑄好鋼骨後才運來台灣西螺組裝。1952年西螺大橋復工,工人日夜趕工僅花7個月完成,並於隔年通車。但當時沒有焊具,工人須在橋下燒鉚釘,燒到足夠溫度後直接用箝子夾住拋起,攀在鐵架上的工人要用箝子精準接住、馬上焊接鉚合固定。聽說燒得火紅通透的鉚釘在夜色中飛舞,至今仍是許多老一輩西螺人深刻的記憶之一。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