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關係正在發生的重要變化及其前景
http://www.CRNTT.tw   2018-07-23 00:10:44
中美關係正發生重要變化
  中評社╱題:中美關係正在發生的重要變化及其前景 作者:郭震遠(北京),中國海洋大學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教授,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作者認為,2017年12月以來,中美之間密集發生了一系列嚴重摩擦。這表明,以2010年美國宣稱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為開端的、冷戰後中美之間第三輪摩擦多發期,達到了其高峰階段,導致中美關係嚴峻、複雜。中美關係明顯複雜是中美關係重要變化的最本質特點。儘管中美競爭大為強化,其競爭內涵的權重明顯增加,但競爭-合作關係的基本框架繼續保持,沒有陷入新冷戰。

  一、中美關係正在發生重要變化,進入新一輪摩擦多發期的高峰階段

  2017年12月以來,中美之間密集發生的一系列嚴重摩擦,成為中美關係明顯嚴峻的主要表現。但中美關係的明顯嚴峻事態,卻掩蓋了中美關係重要變化的複雜化,即中美關係變化中,多種可能的客觀存在,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實際上,中美關係明顯嚴峻,也正是中美關係明顯複雜的主要內涵之一。所以,中美關係明顯複雜是中美關係重要變化的最本質特點。

  1.中美關係進入冷戰後新一輪摩擦多發期的高峰階段

  事實表明,冷戰結束以來中美關係經歷了三輪摩擦多發期,即: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世紀之交,以及從2010年至今的三輪。筆者曾撰文“中美共建新型大國關係起步磨合階段反思”(“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第1期),對之論述,茲不贅述。筆者希望在此強調的是,中美關係三輪摩擦多發期出現的共同原因是,中美共同戰略利益明顯弱化,已無法掩蓋中美重大戰略矛盾;中美關係三輪摩擦多發期出現的獨特原因則是,美國對中國持續、較快發展,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國際地位和影響大為增強而產生日益強烈的疑慮。

  2017年12月以來密集發生的中美嚴重摩擦,在時間上與2010年以來一直在發生的,冷戰後中美第三輪摩擦多發期,完全無縫連接,而且摩擦發生的根本原因完全相同(對此,本文後面將專門論述)。此外,摩擦的主要內涵基本相同,但側重點有所變化。明顯的差別是,2017年12月以來的中美摩擦明顯比2010年至2017年12月之前的中美摩擦嚴重得多。無論摩擦發生的頻度還是強烈程度,都是冷戰結束以來的中美摩擦最突出的。顯然,對於2017年12月以來的中美嚴重摩擦準確的定位,應該是2010年開始的,冷戰後中美第三輪摩擦多發期的高峰階段。明確這一定位,是清醒認識、準確把握、有效應對當前這場中美嚴重摩擦的需要。

  2.中美摩擦全方位展開,但貿易摩擦是突出的主體和主要特點,成為中美關係更加嚴峻複雜的主要表現

  2017年12月以來,中美摩擦已全方位展開。可以說,中美關係歷來的摩擦點,全部都明顯激化,包括:貿易摩擦、南海摩擦、台灣問題摩擦等等。同時,更值得重視的是,貿易摩擦已成為中美摩擦突出的主題。3月8日,特朗普以反傾銷為由,宣佈對包括由中國進口在內的多國鋼材、鋁材,分別加徵25%和10%關稅。隨後,在短時間內,又對中國採取了幾項重大的貿易制裁措施:3月23日,特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宣稱根據特別301調查,將對500億美元的進口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並隨後在其推文中稱,可能對1000億美元的進口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4月16日,美商務部宣佈對中國中興通訊禁售任何電子技術和通訊元件。顯然,摩擦的規模,特別是摩擦的影響,都顯示中美貿易摩擦已迅速成為中美摩擦最突出的主題和最重要的特點。

  人們一直把中美經濟關係視為中美關係的穩定器、壓艙石,但這次中美貿易摩擦卻成為中美摩擦突出的主題。無論摩擦規模之大,摩擦強度之高,特別是摩擦影響之深刻,都明顯超過此前多年的中美經濟摩擦。尤其受到人們高度關注的是,此前的中美經濟摩擦,無論是美國對中國的“雙反調查”(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還是301調查,都限於具體、“真正”的經濟摩擦,但這一次的中美貿易摩擦,卻被人們認為,在貿易摩擦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競爭內涵。這次美國對中國301調查開列的擬進行制裁的500億美元商品清單,涉及的主要是中國的高新技術產品,從而被認為實際針對“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是企圖遏阻中國高端製造業發展的戰略舉措。顯然,這一次中美貿易摩擦成為中美摩擦突出的主題,特別是人們廣泛關注中美貿易摩擦的戰略內涵,已經成為中美關係明顯嚴峻化的重要表現。

  但是,中美貿易摩擦成為中美摩擦突出主題,同樣是中美關係明顯複雜化的主要表現。在中美摩擦中,貿易摩擦已經與傳統的中美政治摩擦、安全摩擦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甚至還更為重要的地位。這導致中美摩擦從原因到形式,再到內涵的多樣化,即複雜化。雖然,中美貿易摩擦已具有戰略競爭內涵,而且日益受到人們關注,但貿易摩擦的經濟問題基本屬性並沒有、也不會因此有大的改變。所以,處理、解決中美貿易摩擦,雖然將受到中美政治安全因素日益明顯干擾,但基本上將仍然主要遵循經濟邏輯,即主要也只能通過對話、協商、談判處理、解決。在中美貿易摩擦在整個中美摩擦中地位日益重要的情況下,這將意味著,整個中美摩擦的處理、解決具有更多樣的選擇與可能,中美摩擦處理與解決前景將因此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筆者認為,隨中美摩擦、特別是經濟摩擦的繼續發展,這一點將會有越來越清晰的表現,並對整個中美摩擦的走向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冷戰結束以來,中美之間一直存在經濟摩擦,有的還很嚴重,但像這幾個月貿易摩擦成為中美摩擦突出問題還從未有過。這當然與特朗普執政直接相關,但在深層次上則是中美經濟矛盾長期積累、激化的表現。所以,可以預料,未來時期中美經濟摩擦成為中美摩擦突出問題,很可能成為常態。

  3.冷戰結束以來,形成的中美競爭-合作關係,其競爭內涵的權重明顯增加,但競爭-合作關係的基本框架繼續保持

  2017年12月以來,人們在高度關注各方面中美嚴重摩擦的同時,對於總體的中美關係及其走向,也予以了高度關注。這從一個側面清楚反映了,當前正在發生著的中美摩擦的嚴峻性、複雜性。人們已經因為正在發生的中美嚴重摩擦,對於總體的中美關係產生了嚴重危機感。幾個月來,“中美已陷入新冷戰”,“美國全面遏制、圍堵中國”等判斷和論述,已成為對總體中美關係及其走向主流的判斷和論述。清楚表現了嚴重的危機感。但筆者認為,事實並非如此。由於嚴重的中美摩擦密集發生,總體中美關係確實發生重要變化,但並沒有達到“新冷戰”、“全面遏制”的程度。冷戰結束以來形成的競爭-合作的中美關係內涵的權重發生了明顯變化,但其基本框架繼續保持。

  所謂“競爭-合作”的中美關係,是在冷戰結束以來的近三十年中,逐漸磨合形成的。這是與1949年到1972年之間,中美全面、嚴重對抗完全不同的關係,也與1972年到1989年之間,中美“非結盟的盟國”關係,很不相同的關係。筆者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提出以“既鬥爭又合作,既摩擦又協調,鬥爭而不破裂,摩擦而不對抗”,表述冷戰後的中美關係。實際上,這就是競爭-合作的中美關係;即中美之間競爭與合作同時並存,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關係。競爭與合作,是冷戰後中美關係的兩個基本內涵。近三十年的事實表明,儘管因為受國際大形勢變化,以及中美兩國自身變化的影響,中美競爭與合作兩大內涵的權重不斷有所變化,但競爭-合作關係的基本框架一直保持延續。這是因為在當今世界上,在1979年以來中美關係發展變化的基礎上,中美之間存在著廣泛、深入的合作決定了,儘管中美之間必然存在競爭、甚至激烈、嚴重的競爭,但這些競爭都沒有轉化為對抗,尤其沒有轉化為全面、嚴重的對抗。冷戰結束以來,中美之間三次摩擦多發期的事實,已經清楚顯示了這一點。特別是,2010年以來美國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插手南海和東海爭端,中美之間競爭明顯加劇;但同一時期,中美的經濟合作,處理地區熱點問題的合作都在持續推進。顯然,中美的競爭沒有轉化為對抗,尤其沒有轉化為嚴重的全面對抗。

  事實表明,競爭-合作的中美關係中,競爭與合作兩個基本內涵,並不只是相互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中美合作對於中美競爭激化,進而轉化為對抗,尤其是對全面、嚴重對抗的有效制約,清楚地顯示了中美競爭與合作的相互影響。這一點在冷戰結束以來的三次中美摩擦多發期,中美競爭加劇之時表現特別明顯。但必須清楚意識到,中美之間的競爭,即使是激烈競爭沒有轉化為對抗,根本原因還在於,中美雙方都清醒認識到,對抗、尤其是全面對抗,必將嚴重損害各自重大利益。中美合作的存在,則是在這一認識基礎上,為此提供了更加充分的保障。2017年12月以來密集發生的中美嚴重摩擦,實際上都受到中美雙方的努力管控。儘管美方首先發難,且調門很高,但具體的動作又都留有餘地;中方應對態度堅決而且強硬,但具體行動則明顯克制。所以,中美嚴重的貿易摩擦並未像外部十分擔憂的,迅速演化為激烈的貿易戰,而且已出現通過對話、談判,予以處理的前景。須知,通過對話、談判處理中美摩擦,正是中美合作的重要表現。總之,儘管由於中美嚴重摩擦密集發生,中美關係中競爭的權重明顯上升,但中美競爭-合作關係基本框架繼續保持。

  二、導致中美關係重要變化的主要因素

  2017年12月以來,以中美之間一系列嚴重摩擦密集發生為主要內涵的,中美關係的重要變化,讓很多人感到突然。但實際上,這一變化的發生既有深刻背景,又經歷了相當漫長的積累發展過程。同時,還受到美國國內政局重大變化,主要是特朗普執政的直接影響。由此可以確認,導致正在發生的中美關係重大變化,有兩方面的主要影響因素,即冷戰結束以來,中美雙方各自的發展變化,以及中美關係的發展變化,這主要是基礎性、長期性和積累性的影響,既有加劇中美摩擦的影響,也有制約中美摩擦的影響;由特朗普執政集中表現的美國國內政局變化的影響,是具有明顯突發性和很強震撼性的影響,直接加劇了中美摩擦。

  1.中美綜合國力對比消長變化,中國日益強勁的上升勢頭,引發美國明顯“恐華情緒”,是基礎性影響因素

  國際社會公認,1979年以來的近四十年中,中國的綜合國力得到持續、大幅度增強。其中,中國經濟總量持續、較快增加,是中國綜合國力持續、大幅度增強的重要基礎之一。資料顯示:從1980年到201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增加了約60倍,由世界第十三位,上升到第二位(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與美國仍然存在明顯差距,但差距正在不斷縮小。200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為美國的11.7%;2016年中國經濟總量約為美國的62%。而且在中國經濟總量大幅增加的基礎上,中國的科技實力、軍力、外交影響力等都有十分明顯的加強。這在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有越來越突出的表現。2013年中國提出並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多個重大全球性問題和重大地區問題的解決。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方案、中國擔當在世界和地區產生了越來越顯著的影響,中國已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所有的事實都清楚表明,儘管中國仍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發展還存在諸多短板,但中國已經不僅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中國已經確確實實成為綜合國力世界第二大國。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勝利召開後,中國進入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代。可以預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中國的國際影響和作用將有更輝煌表現。

  中國的強大是中國自身發展歷史邏輯的表現和結果,但都引發了中美關係的微妙變化。2010年10月,奧巴馬政府開始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標誌著中美進入冷戰後第三輪摩擦多發期。與此前兩輪冷戰後中美摩擦多發期,主要涉及中美之間長期存在的具體摩擦不同,這一輪主要涉及中美之間新發生的,而且具有明顯戰略內涵的摩擦,諸如亞太再平衡戰略,東海和南海爭端,推進建立TPP等。特別是,2010年以來美國同時出現了又一輪關於對華戰略、對華政策的大辯論,而且其廣泛程度、深刻程度,大為超過了冷戰結束後美國斷斷續續一直在進行的相關辯論。可以認為,現在這場辯論已經得到重要共識。包括知名的“知華派”人士,都認為中國已不可能按美國期望的方向發展,中國已經成為美國重要的,甚至首要的戰略威脅、戰略對手。這不表明美國認為中國的經濟、軍事、科技實力已接近、甚至超過美國,這些方面中國與美國還有很大差距,而是中國發展趨勢,特別是完全不同於美國的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和它們成功的前景,對美國模式、美國道路形成了真正的挑戰。這甚至成為“中國威脅論”的新內涵,從而引發美國相當廣泛的“恐華情緒”。

  中國道路、中國模式是中國在自己歷史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國情做出的選擇、中國不會將之強加於任何其他國家,但也不可能因為任何其他國家對之不滿而有所改變。顯然,中美之間的發展道路之爭,發展模式之爭,已成為中美摩擦具有基礎意義的核心內涵。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