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The Echo迴音-2020洪明爵創作展
http://www.CRNTT.tw   2020-04-30 17:12:08
The Echo迴音-2020洪明爵創作展
  中評社高雄4月30日電(作者 夏伶)The Echo迴音-2020洪明爵創作展,是延續其一貫以海洋為主軸的系列創作,是藝術家童年時期濃烈的回憶縮影及經驗延伸。

  洪明爵畢業於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科技大學藝術博士班,現任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系副教授、高雄市數位產業發展協會常務理事、高雄市現代畫學會理事,其擅長當代藝術創作研究、素描、水彩、油畫等,作品頗受好評,時常參與海內外展覽,亦於2017年擔任“台灣藝術研究院台灣之美油畫比賽”評審委員、2018年擔任鑑價委員,專業經歷備受認可,活躍於產、學界。

  洪明爵教授自述:“對於小琉球出生的我,記憶與大海是密不可分的存在,即便國小以後即搬遷至東港、台北、墨爾本、高雄等地生活,即便原來海洋基因被多重文化的洗禮而弄得模糊不清。然而,中原五千年的精緻文化卻無法覆蓋這基因的靈韻,日本及美國的強勢文化也帶不走島嶼的海洋氣味,生命的溯源,本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血液中的基因,召喚著那些無法抹滅的自然印記,那珊瑚礁群與白沙之間形成的天然有機圖像,正是Tiffiny藍的故鄉;春天的馬尾藻茂密的保護著海中的生態繁衍;那蝦蟹魚群的圖騰,形塑了海中世界的美景。童年時光,頂著烈日享受著海水的波動,也忍受著酷曬之後的脫皮疼痛;赤腳穿梭在潮間帶,不畏馬糞海膽的針刺;大海中張大眼睛,只為遍覽海底的一景一物。這些記憶的景象不正召喚著血液中的海洋基因,重新回到生命的最初。”

  在洪教授的作品中,明顯呈現出他述說的景象,海的意向顏色氣味反覆的出現,是深刻的基因、是對海的依戀與想望。

  人們對於海洋的想像無遠弗屆,是一種區域藝術板塊的概念,一種以海洋做為連結島嶼文化的區域藝術特色,它有別於西方的主流藝術發展,也不同於中原板塊文化,它散發著島嶼特殊海洋民族的共同生活經驗與行為模式。表現於創作上,不同於潛意識或無意識創作,也不同於塗鴉(Graffiti)。它是一種透過海洋經驗,本能式(Instinct)的創作,試圖串聯著大南方的島嶼與這些區域藝術的共同基因。高美館也曾經以南島語系作為連結的起點,這種創造區域藝術板塊的企圖有些類似於60年代日本具體派(Gutai)的目標,其藝術理念原自禪宗,專注於從靈性角度描繪存在的特質,用以區別西方的抽象表現主義。它同時也出現於韓國的單色畫(Korean monochrome painting),不同於西方抽象繪畫的狂亂與多變,單色畫正足以突顯其兩千多年的韓國文化特色。洪明爵對於台灣,對於海洋,不斷的探尋與挖掘,是夢想也是期待!

  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是近幾年高雄異軍突起的藝文空間,小巧精緻的展覽空間因為空間主人林育儀的堅持與執著,展覽深獲藝術家及同業的好評,疫情期間堅持展覽的精神,大家應該更給予支持。

  The Echo迴音-2020洪明爵創作展

  展期:4月26-5月31日

  地點:白色記憶藝術空間

  高雄市三民區遼寧一街358號1樓

  14:00-20:00(每週一休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