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施威全:拜登政府不希望台灣成麻煩製造者
http://www.CRNTT.tw   2021-01-21 00:33:12
施威全。(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1月21日電(記者 方敬為)拜登正式入主美國白宮,針對拜登政府對華政策走向,中國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財政顧問施威全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觀察拜登的對中態度,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 坎貝爾(Kurt Campbell)的談話是指標。根據其近日的媒體投書,雖然具體提到,要強化軍事能力制衡中國,但同樣強調不排擠中國在亞太的參與空間,以及開放美中合作的態度。

  施威全也分析,可以發現,蔡政府近期對中態度謹慎許多,因為拜登政府不會希望台灣成為麻煩製造者。

  施威全提到,值得注意的是,坎貝爾的文章內容,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先前所提出的重建對美關係三階段,“重開對話、重啟合作、重建互信”相呼應,預期拜登上任後美中關係將互留餘地,台灣方面因為全面與美靠攏,失去三角關係的話語權,未來兩岸關係不會有新局,美台關係則恐怕虛化,將完全受制於拜登政府與中方的互動狀態。

  施威全,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碩士、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在賴幸媛擔任陸委會主委時間擔任簡任秘書,曾任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新北市經濟發展局長等職。

  拜登即將上任,白宮行政團隊也底定成形,分析拜登政府的對華方針,施威全表示,近日拜登的核心幕僚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訪談中公開表示,拜登明白只有“一個中國”,不會承認“台灣獨立”。一席話算是對外敲定拜登政府的對華路線,將回歸美國建制派的一貫調性,該說詞與過去美國傳統的兩岸政策相符,並也是忠實陳述目前的國際現況。

  而要細部預判拜登的對華政策走向,即將出任白宮新設官職“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的坎貝爾態度,才是觀察指標。施威全指出,坎貝爾在奧巴馬時期擔任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對兩岸事務相當熟稔,面對中國大陸的論調一向被視為相對強硬,可是基本上仍是一個資深幕僚,如果艾利森的說法是拜登的意思,坎貝爾也不太會跳脫出去。也就是說,坎貝爾雖然是友台派,但不會為了觸怒中國而挺台,也不會刻意拿台灣去刺激中國。

  施威全提到,根據坎貝爾在12日投書《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的專文“美國如何強化亞洲秩序”(How America Can Shore Up Asian Order)內容,裡面針對軍事、經濟、產業鏈、維繫盟友關係、國際制度等層面,闡述美國如何經營並且塑造平衡的亞洲秩序,有很大部分提到美中互動走向。

  施威全說,值得注意的是,坎貝爾雖然在文中提到很多解決亞洲秩序平衡的方案,但大部分都是原則性、概念性的說法,唯一較具體的,就是充實軍事硬實力方面,強調美國要提升武裝實力,同時要強化盟國(Alliance)跟夥伴(Partner)的硬實力,這當中也包含台灣,並且具體談到戰略布局指出,美國應該要思考,與其把焦點放在航空母艦這樣傳統的運輸與戰鬥平台,倒不如多花些資源挹注在長途的巡航艦、導彈、無人機、潛艦等項目,提升攻擊實力,同時協助亞太地區的盟國與夥伴在這方面的實力補強,用以制衡中國。

  從投書內容可見,施威全說,坎貝爾在軍事的態度上,感覺對中相當強硬,可是在其他項目,卻相對模糊籠統,甚至在經濟、貿易、氣候變遷、國際組織等議題,對美中合作是採取開放態度,當中更提到,把北京排除在亞洲平衡均之外,既不切實際,也無利可圖,也強調“區域秩序當中會有北京的一席之地”(A place for Beijing in the regional order.)。

  施威全認為,從坎貝爾的態度可以推測,拜登對華態度是抗中不反中,而種種說法,對照王毅在“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中提及的重建對美關係三階段,說法雷同,預期未來的美中關係會互留餘地。

  至於美中台關係走向,施威全表示,台灣恐怕更沒有發揮影響力的空間,蔡政府的外交政策會受到美國影響,過去特朗普時代,台灣的位階至少在表面上是提高的,儘管實質上沒有獲利,可是還有美台關係深化的象徵意義存在,但未來拜登對華政策轉變,美台關係表面上會維持既有架構,實際互動則會越來越虛化。

  所以未來,兩岸關係不會有新局,美中持續競爭但會互留餘地,台灣因為全然親美,美台關係雖然會維繫,包括軍售、官方互動交流都會進行,但是頻率會回歸傳統態勢,且關係會虛化,因為拜登政府會視與中方的互動情況,來決定與台灣的互動模式,台灣則處於三角關係當中被動的一方。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